職場人
career
SCROLL
職場心理學
如何過好自己的生活?學著用課題分離來釐清責任歸屬

是否常常跟你身邊的人起衝突,想要別人照著你方法做,對方卻總是不甩你?又或者容易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傷心好幾天,覺得自己是不是真的如對方說得那麼差勁?如果你有這些狀況,那都是因為你沒有做好 課題分離 。

 

我做事時常講求底層邏輯,換句話說就是事情的本質,搞懂底層邏輯後,你會發現很多事情都變得簡單很多,而課題分離就是讓複雜的人際關係變簡單的底層邏輯,它可以讓你不再因他人的評價而患得患失,把專注力拉回到自己身上。

 

這篇文章會跟你介紹什麼是課題分離?怎麼執行?如果你也想要解決人際關係、甚至是人生的問題,那就繼續看下去吧!

 

 

#1  什麼是課題分離 

課題分離這個詞出自於阿德勒心理學 (又稱個體心理學),由阿德勒提出,意思是:

 

所有事情都可以區分為「自己的課題」和「他人的課題」,當一件事情發生時,無論好壞,都要先區分出「這是誰的課題」,然後每個人只專注於解決自己的課題就好,並不要介入他人的課題。

 

還是很難懂嗎?沒關係,請你先試想一個情境,假設今天你被主管罵了,直覺反應會是什麼呢?是覺得很生氣、很無辜、想打主管一拳?還是你會覺得主管罵得有道理,下次會再努力改進?主管罵完你之後,他同樣可以去思考要不要再給你一次機會?還是覺得你真的不適任,考慮之後要把你 Fire 掉?

 

你要怎麼處理你被罵完後的情緒是自己的課題,而主管罵完你後要不要給你機會或把你開除是主管(他人)的課題,主管不能干涉你怎麼處理情緒,而你也不能干涉主管怎麼處理你的去留,你和主管只要處理好自己的課題即可,這就是一個很實際的課題分離的例子。

 

課題分離

 

#2  所有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我們每天起床就在應付各種人際關係,例如親密的家人、職場的同事、麻煩的客戶、久而不見的朋友,甚至是路邊跟你問路的人都算是人際關係的一環。

 

你會覺得人際關係很複雜、難搞,通常不是因為「過度在意別人的想法」,不然就是想要「控制別人照著自己的意思走」,這兩種都算是干涉別人的課題,或是讓別人干涉你的課題。

 

  • 不要讓別人干涉你的課題

今天你想來做個人品牌,結果親朋好友都不支持你,以「為你好」的名義給你一些讓你感覺不好的評價或建議。要不要說出這些評價,是親友的課題。

 

面對這些評價,你可以選擇往心裡去,整天悶悶不樂,或是忽略它,專心發展你的個人品牌,如何處理面對評價的態度,以及接下來要怎麼做,這都是你的課題。

 

不管你最後個人品牌有沒有成功做起來,都是自己要承擔後果,那為什麼要讓別干涉你的課題,讓別人來決定你該承受什麼樣的結果呢?

 

  • 自己也不要干涉別人的課題

我們常常會希望用「為你好」這句話來控制別人照著我們的意思做,就像是上面的親友們一樣,但每當你有這種想法,換來的往往都是對方的反抗,然後你就會覺得很無奈。

 

你必須要清楚認知到,你無法改變他人的想法或決定,無法干涉別人的課題,你能做的,或者說你的課題就只有決定要不要跟對方說,而對方要不要聽、要不要改變,那是只有他才能解決的課題。

 

你可以把干涉課題想成是某個人想要另一個人接受自己的價值觀,但相信你我都很清楚,世界上有很多人的價值觀是自己所不認同的,反之亦然,如果你不希望別人強迫你依照他的價值觀生活,你又有什麼權利要求別人依照你的價值觀生活呢?

 

課題分離

 

#3  如何做到課題分離 

看到這裡,課題分離簡單來說就是當事情發生時,每個人只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就好,其他跟自己無關的事情通通不要管,以免惹禍上身,但到底要怎麼分辨怎樣的事情是自己該處理的,怎樣的事情又是該讓別人去處理的呢?你只要思考一個問題就好:當做了某個決定或行為,最後帶來的結果是由誰來承擔?

 

不管結果好壞,如果最後是你要為結果負責,那就是你的課題,如果最後的結果怎麼樣都跟你無關,那就是別人的課題,只要是別人的課題,你基本上就沒有任何義務或資格去幫忙、處理、關心,即使這個人是最親密的家人、最要好的朋友也是一樣,只要你能釐清這件事,並真正放手,基本上就做到 90% 的課題分離了。

 

  • 課題分離 ≠ 自私冷血

上面我提到只要不是屬於你的課題,就算要處理該課題的人是你最親密的家人、朋友,你也不該插手,這時有些人可能會想:「你這樣會不會太自私、太冷血了?幫一下又不會怎樣」,如果你有這種想法,就代表你產生了課題的混淆。

 

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要有解決自己課題的能力,這樣才能成為一個成熟的大人,如果你因為自以為是的熱心而處處幫別人解決他應該要自己解決的課題,久而久之那個人就會喪失解決課題的能力,變成一個廢人,這樣反而是害了對方。

 

阿德勒認為的課題分離不是完完全全的袖手旁觀,會袖手旁觀是因為我們「信任」別人能做好,所以才不幫忙,但我們會在對方提出需要幫忙的要求的時候,隨時準備好提供協助。

 

許多父母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常常會不希望讓小孩吃苦而過度保護孩子,這樣的教養方式會讓小孩長大之後缺乏生活常識和抗壓性,認為自己什麼都不會,父母以為的為孩子好,實際上是讓小孩喪失解決自身課題的能力。

 

如果依照課題分離的理論來看,父母應該做得,應該是足夠信任孩子能自己解決他遇到的問題,即使孩子做起事來非常笨拙,讓你看不下去,你依舊要保持距離,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只有當孩子主動提出要求時,父母才從旁協助孩子解決卡關的部分。

 

Woman With Brown Baby Carrier And Little Kid In White Jacket

其實,我本人就是被這樣保護型的教養方式教出來的孩子,導致我就算到了大學,還是覺得自己很多東西都不會,也不敢問別人,最後當然就是把問題愈拖愈大,一度覺得自己好像沒有辦法在這個社會上生存,這世界太可怕了!

 

幸好之後做了一些自我修煉,才擺脫了這種自我否定,無法解決自身課題的狀態,如果我之後有小孩,我就會強烈執行課題分離式的教育,當小孩跌倒了就先相信他會自己站起來,而不是像天塌下來一樣馬上去扶他起來。

 

父母不應該去干涉孩子要怎麼解決他自己的課題,但可以讓孩子知道,如果他卡關了,父母永遠在旁邊 stand by,提供自己必要的協助,如果你把父母和孩子換成其他的關係,例如男女朋友、老公老婆、主管下屬也同樣適用。

 

 

#4  想做好課題分離,就要習慣被討厭

提到阿德勒心理學,大多數人想到的第一本書都會是「被討厭的勇氣」,那為什麼被討厭的勇氣會成為阿德勒心理學的代名詞之一呢?相信你已經知道原因了。

 

當你開始不管別人的事情,會被別人認為你很自私,當你不讓別人插手你的事情,會被認為你很孤僻,這兩種都是容易讓人討厭的特質,但經由上面的說明我們知道,課題分離並不是讓自己變得冷血無情,而是信任他人能夠處理好自己的課題,自己只需要在對方提出要求時提供協助。

 

對我來說,課題分離是一種成熟思維的展現,當你學會課題分離,就會知道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如你所願,有些事情就只能讓別人去解決,或是任由它發生,即使你會被別人討厭,你也知道那是為了更好的結果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我在查這篇文章的資料時發現了一段很不錯的話跟你分享:「人生三件事」,分別是「自己的事」、「他人的事」以及「老天的事」。

 

  • 對於「自己的事」,我們要做到的是「盡力」。
  • 對於「他人的事」,我們要做到的是「尊重」。
  • 對於「老天的事」,我們要做到的是「臣服」。

 

學會如何管好自己,過好自己的生活,也許是我們每個人一生最大的課題,也是只有我們自己才能解決的課題,以上是這次的分享,希望對你有幫助。

 

| 作者
Zoey 佐依

 

本篇文章由 Zoey佐依 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合作洽詢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Source:Pexels

Copyright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