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
career
SCROLL
職場小幫手
想學好英文必學!英文很好的人都知道的4個關鍵秘密

要學好英文,最重要的不是你需要上哪間補習班、要找多厲害的老師、要買多厲害的教科書,而是需要從心態面下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今天我會跟你分享 4 個 「英文很好的人都知道的關鍵秘密」,如果今年的你不想要再被貼上「#英文不好」的標籤,那就趕快來看看今天這篇文章吧!

 

學好英文 的關鍵

 

#1  我學好英文的心路歷程

我小時候和一般的小孩沒兩樣,從小學一年級就被放置到補習班學英文,那時候對上英語課的記憶很模糊,只知道唸了一些單字,做了些回家作業,但事實上我並沒有對英文產生多大的興趣,所有練習和作業也只是交差了事。

 

直到大概小學三年級,我被換到另一家補習班,那間補習班主打外籍老師教學,這也開啟了我和外國人、外國文化的初識。

 

當時的我覺得每個外籍老師都長得一模一樣,但不像上一個補習班,每位老師不再只是站在黑板上講課寫字,也會在課堂上用英文跟我們玩遊戲,有的老師還會在課堂上畫畫、講笑話,甚至一邊上課一邊彈吉他,因為這些有趣的教學方式,我開始期待去上英文課。

 

有了這種期待上課、喜歡英文的心情後,我開始更享受國外文化和學習新知識,這樣的態度也被我一路帶到了國中、高中甚至大學,最後還很幸運地贏得獎學金到紐約實習,並順利找到了外商公司的工作,開始在洛杉磯定居。

 

從這個過程中,我發現了幾個「不用特地補習或出國唸書」就能把英文學好的關鍵要素,而我相信在填鴨式的教育環境中,我們就是太過輕忽這些重點,學英文才會變成是一個有壓力,學習效果又不好的事情。

 

#2  找到你真正想要學好英文的原因

你從來都不是只想要把英文學好,而是想要得到英文變好後能帶來的利益。

正如同我們對金錢的概念,你想要的從來都不是金錢本身,而是有錢後能幫你做到的事情,我們現在提到錢,下意識的都會想到紙鈔,但你仔細想想,從古代到現在,錢的媒介一直在改變,從最早的以物易物、貝殼、鈔票、到現在的虛擬貨幣也不過是一串數字罷了。

 

能讓一個新的媒介被稱為錢,是因為使用錢的我們賦予了這個媒介「錢」的意義,我們會決定紅色紙鈔是 100 塊,藍色紙鈔是 1000 塊,全都是我們自己認為它有這個價值,但那張紙本身並沒有意義。

 

古代也有所謂的「銀票」,對古人來說,銀票做為「錢」是有意義的,但在我們現代人看來,銀票根本買不起任何東西,也許到這裡你會覺得奇怪:「我是來知道怎麼學好英文的,你跟我講錢幹嘛?」,因為英文也是同樣的道理。

 

「學好英文」這件事本身並沒有意義,能夠賦予它意義的是我們使用英文的方式、使用英文後得到的好處,當我們真的覺得學英文是值得的的時候,意義才會被成功賦予,要能夠做到這件事,你就必須要去找到你真正想要學好英文的原因,換句話說,你就是要去找出「學好英文之後,你能夠用它來做哪些你想做的事情?」

 

這件事情可以是賺錢、留學、渡假等等,但說穿了,所有事情都只是一個「體驗」,例如看得懂國外的原文電影、交到外國朋友並體驗不同的文化、可以在安全的情況下到國外自助旅行不用靠翻譯。

 

去找到一個可以吸引自己或說服自己的體驗,並真正把學到的英文用在這些體驗上,當你發現你學到的英文真的用得上、你會慢慢累積成就感,覺得學英文是件有意義的事情,也就會更有動力繼續學下去。

 

如果你學英文的原因只是「因為學校要你學、因為社會覺得要學好英文才能找到工作」而去學英文,基本上你就是處於一個心不甘情不願的狀況,你不是打從心底的想要得到這個工具,你也不知道你為什麼要學?對於一個你不喜歡的事情,你又怎麼可能做得好呢?

 

因此,我鼓勵每個要學英文的人,與其埋頭苦幹,不然先暫緩一步想一想:我學英文的目標是什麼?我希望英文能帶給我什麼人生體驗?我想要這個體驗嗎?,找到屬於你的意義,你會更容易達成你的英文目標。

 

學好英文

 

#3  學習密度要高於強度

你還記得以前在學校或補習班學英文的過程嗎?

 

是不是通常是一週一次,一次 3 小時,不然就是每週一、三、五,一次 1~2 小時, 這些上課方式,全都是屬於強度高於密度,每當你上完課、做完作業,基本上你就不會再使用英文了,如果平常又沒有看英語文章、主動開口的習慣,就算課堂上學到的東西再怎麼多,還是很快就會忘記。

 

學習任何一種技能時,學習密度永遠要高於學習強度,那什麼是密度,什麼是強度呢?以下是我的定義:

 

  • 密度:你學習和實作的頻率有多高?
  • 強度:你單次學習和實作的量有多少?

 

在學校或補習班,一週一次的課程裡可能要學 10 幾頁的教科書,考 2~3 次的大小考試,這個叫學習強度很高,但如果單次課程結束後就沒有再碰英文了,這個就叫學習密度太低。

 

在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是太習慣的把強度開太高,密度開得太低,導致我們看似「從小學到大、一直都有在補習」,但始終學不好的原因之一,然而,想要真的學好英文,達到流利的標準,你必須要提高學習密度,讓你每天用、甚至每小時都在用英文才有可能。

 

我們每個人都至少會一個語言,那就是我們的母語(以我自己來說是中文),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的中文能夠講得這麼好?不就是因為你每天、每分、每秒都在使用這個語言嗎?相信中文母語者大多都沒有上過正式的中文課程,但依舊可以學得很好,因為我們的學習密度非常的高,等於一起床就在學習。

 

英文也是一樣,如果你想要真的把英文學好,學到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程度,你也必須要像在學母語一樣,提高你的學習密度,你可以從把手機、電腦的語言調成英文、從華語音樂改聽外語歌曲、每天寫點英文小日記、甚至是自己在洗澡時開口大聲唱英文歌開始。

 

重點是每天密集的使用,不是想到才學,更不是特地安排時間來念,只要你除了上課之外也把英文當作生活的一部分,學起來就會事半功倍,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學習強度低一點搞不好效果還會更好 XD 。

 

#4  製造你的 Small Win

學習與自信的增長,是透過生活中的 Small Win 而逐漸累積,許多人就是因為沒有去創造英語學習的 Small Win ,才在求學的過程中一直受打擊,受了打擊後羞恥心開始爆發,然後開始討厭英文,覺得說:「阿~反正我就是學不好啦!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在你身上,你就必須要去製造那些小而美的「快感」,如同字面上的意思,它要是又快又有感的優越,舉凡被誇讚、滿足虛榮心都屬於這方面的 Small Win ,當你這樣的 Small Win 累積的越多,你的學習旅程就會越來越有趣,當你在做有趣的事情,你才堅持的下去。

 

以我的例子來解釋,我的 Small Win 就是「猜歌詞」,在高中時我開始超愛聽外文歌,每聽到一首西洋流行樂,我就會先用聽的來猜歌詞到底在講什麼,然後我會再次的上網查歌詞,看懂不懂的單字,我也會先猜猜看,然後再去翻譯找答案,如果答案和我猜的意思一樣,心裡就會特別爽,如果不一樣,至少跟著唱幾遍也會學起來了。

 

這樣的 Small Win 建立於你和外語的互動,互動越多,你就越有機會找到能創造 Small Win 的機會,例如多和外國人說話、玩一些英文的遊戲,甚至去看外文的童書,都會是讓你建立自信、從中獲得樂趣且有效學習的好方法。

 

#5  臉皮厚一點會學得更快

在台灣的教育中,我們一昧的追求著標準答案,也因為我們過於追求這樣的完美,導致我們不敢說、不敢試、不願冒險,亞洲人也真的是出了名的害羞+怕丟臉,但真的會有那麼多人會笑你嗎?還是都只是你自己的妄想呢?

 

很多人都說中文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光是一二三四聲就搞得外國人一個頭兩個大,但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外國人來到台灣生活、發展,而且中文大多也講得很不錯?也許是因為西方教育比較鼓勵嘗試和犯錯,他們知道只有實際去講和嘗試才會真的有所進步。

 

當然有時候講起來真的很像機器人,聲調都沒有發對,但他們真的很敢講,我們也不會去嘲笑他們的發音,任何事都是從做中學、從錯中學,你不去實作、不去犯錯,就會喪失許多學習的機會,所以,千萬不要讓它成為你的絆腳石。

 

你並沒有理所當然要聽得懂,你有口音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看看那些英語流利的人,他們絕對都是願意克服自己幼稚的小我,厚著臉皮然後越挫越勇。你可以繼續在自己的小世界裡,覺得要跟外國人講話好可怕,你也可以跨出自己的舒適圈,將臉皮厚視為一個絕佳的武器,推使你朝更理想的自己前進。

 

#6  學好英文就這麼簡單

離開校園後,我開始在國外自助旅行、到外商公司工作,與外國人談戀愛、結婚、移民到了美國,我發現把英文學好真的不用很刻意。

 

因為你喜歡就會去接觸,你有在接觸就會熟悉,熟悉後會開始習慣,那它自然而然就變成你生活中的一部分,英語的能力和邏輯力自然也會越好,台灣不像新加坡,使用的英語頻率那麼密集,而坊間的學習機構,當然也不會告訴你說:「只要把英文納入生活中,你就不用來上課囉~

 

但我一直都覺得特地去學英文,尤其是一個禮拜只去一兩次的那種大班制,實在是多此一舉,如果你能在生活中,找到能夠隨時隨地輕鬆學習的課程,那就是個很棒的自我投資。

 

如同任何的學習,英文也是一輩子的事,當你在學英文的過程中有任何卡關時刻,請記住以上這 4 個學習密技:

 

  1. 找到你真正想要學好英文的原因
  2. 學習密度要高於強度
  3. 製造你的 Small Win
  4. 臉皮厚一點會學得更快

 

學英文的最終目的不是要讓你逞兇鬥狠,而是帶給你更豐富更多彩的生活體驗,記住這一點,你的學習旅程就會又輕鬆又有成果。 希望今天的內容有帶給你一些幫助  祝你學習愉快! Zoey

 

source:pexels

 

| 作者
Zoey 佐依

 

本篇文章由 Zoey佐依 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合作洽詢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