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
career
SCROLL
職場小幫手
6個「納稅」常見問題:哪些所得該繳稅?如何計算應繳稅額?

5月是令人頭疼的報稅季,各位職場人工作至今是否仍對稅制百思不得其解呢?這次編輯針對社會新鮮人未來自行報稅可能會遇到的常見6個納稅問題,像是哪些所得稅該繳?如何計算綜合所得稅?節稅建議等,如果你對這些重點也是一問三不知的話,可以一起來看看!

 

1.哪些人該繳稅?

由於我國個人綜合所得稅採屬地主義,因此不論你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只要有我國來源所得者都有繳稅義務。反之,若你是台灣人但在國外工作獲得的所得則不需要繳所得稅。

根據《所得稅法》納稅居民分為居住者與非居住者,「居住者(在我國境內居住的個人)」且領有我國所得必須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非居住者(不在我國境內居住的個人)」但領有我國所得,則需「就源扣繳(給付方應先將稅款扣下來替所得人去繳稅)」。

 

2.如何判定是否為國境內居住之個人?

比較複雜的是可能在我國設有戶籍但實際活重心不在國內,或者未設有戶籍但在台灣居留超過183天者,這些人則需特別釐清自己是否為我國稅務居民,以下提供簡單的自我判斷法:

(1)設有戶籍,且居住超過或剛好等於31天者,為我國稅務居民

(2)設有戶籍,但居住小於31天者,生活及經濟重心在我國境內,為我國稅務居民

(3)設有戶籍,但居住小於31天者,生活及經濟重心不在我國境內,非我國稅務居民

(4)未有戶籍,但居留超過或剛好等於183天者,為我國稅務居民

(5)未有戶籍,且居留小於183天者,非我國稅務居民

 

3.哪些所得該繳稅?

若你為我國稅務居民者,你一定也會好奇究竟是所有所得都需要繳稅嗎?這邊常見的疑問為:若是大陸地區來源所得,依據《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需併同台灣課徵所得稅(若在大陸地區已繳納稅額則可扣抵);而香港或澳門來源所得則依《香港澳門關係條例》免納所得稅(直接採最低稅負制即可)

 

4.10大類綜合所得為何?

根據我國《所得稅法》個人所得分為10大類,包括:營利所得、執行業務所得、薪資所得、利息所得、租賃及權利金所得、自力耕作(漁牧林礦)之所得、財產交易所得、競技競賽和機會中獎的獎金、退職所得和其他所得。

各位職場人比較需要注意的是「薪資所得」不只有每月領取的固定薪資,還包括津貼、獎金、紅利或各種補助費用。不過,108年《所得稅法》修正中允許三項費用可從薪資收入中減除,包括:職業專用服裝費、進修訓練費、職業上工具支出。

 

5.如何計算綜合所得稅?

大家應該多少都知道我國課徵的是「綜合所得稅」,也就是上述10種所得加總後的金額。需要注意的是,真正應繳的稅額並不是直接用綜合所得總額乘以稅率而來,而是要先減除面稅額、扣除額後得到「綜合所得淨額」,最後再乘以稅率才會得出你真正需要繳的稅額哦!下列提供簡單的公式參考:

(1)所得總額(10大綜合所得加總)-免稅額-一般扣除額-特別扣除額-基本生活費差額=所得淨額

(2)所得淨額×適用稅率=應繳稅額

值得注意的是,有時候部分所得可能早就預先扣繳稅款了,所以在得到應繳稅額後可以再減去扣繳稅額或可扣抵稅額。

 

6.影響「稅額」多寡的因素?

延伸上述內容,由於最後應繳稅額是扣除面稅額、扣除額再乘以稅率而來的,所以除了可以減除的面稅額和扣除額會影響稅額多寡之外,我國採用的「累進稅率」也會有影響。此外,因為綜合所得稅的申報單位採「戶」,所以是否扶養親屬、親屬的選擇都會影響最後稅金的額度。

  

看完上述整理有沒有對納稅概念比較熟悉一點了呢?如果想要進一步知道更多節稅規劃,編輯推薦《艾蜜莉會計師教你聰明節稅》一書,裡頭有25項合法節稅建議,讓你不繳冤枉稅!想知道更多關於職場大小事或職人理財生活相關議題,可以到職場人粉絲專頁點讚看更多!

 

Source:《艾蜜莉會計師教你聰明節稅》

 
Copyright © 2024